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满足了前面的需要才会追求新的需要被满足。对于婴儿和儿童而言,当基本生理需要被满足,就会追求安全感的满足。
如果孩子的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也就是父母和家庭没有能够为他提供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孩子的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如孤僻、交际困难、怕黑、怯懦、过于依赖、难以适应新环境等。如孩子整日抱着自己的洋娃娃,这就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应当在生活细节上关注孩子安全感的满足,但是在生活中父母经常对此忽视,做出一些有害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事件,具体有以下几种:
1.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对错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他们不会理性分析父母为什么争吵、谁对谁错,他们只会害怕。因为多数父母的战争会牵扯到孩子,在孩子身上撒气,所以孩子认为父母一争吵就会不爱自己。而有的父母一怒之下甚至离家出走,那么孩子就会更加恐慌,害怕父母不要自己。所以父母应当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们的战争,即使当着孩子的面,也应当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说出过于伤害配偶的攻击性语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争吵,但依然相爱。更不要对孩子撒气,把孩子隔绝在大人的战争之外,给孩子一个稳固的、温馨和关爱的家庭氛围。
2.经常搬迁:孩子对生长坏境的依赖要多于大人,而且并不如大人那样可以迅速的适应新的环境,搬迁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不要过多的搬迁,也不要过多的给孩子换学校。过于频繁的更换居住环境,孩子会缺少对家的亲密感,认为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此外,搬迁也意味着与玩伴分离,孩子往往非常看重朋友,所以一旦分离,他们会非常伤心,甚至终身难忘。
3.对孩子没有原则性的管教方式:有的父母心情好时,孩子犯什么错都能容忍,并且心肝宝贝的纵容着,但一旦心情不好,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打骂时毫不留情。这样只凭父母心情,没有规定的限制的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对父母缺乏安全感。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应明确规定孩子可以作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当孩子犯错时,不管自己心情如何,必须接受惩罚,惩罚内容也是规定好的。而如果孩子没有犯错,父母轻易不要责罚孩子。父母责罚孩子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并且要让他心悦诚服才行,这样的惩罚才是有效的。孩子在这种教育方法中也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不会毫无章法,只看父母脸色活动。
4.父母经常离家:经常出差,或者经常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爷爷奶奶家的孩子,通常对父母都会缺乏安全感,他们会不断想念父母,并且猜想父母是否不够爱自己,或者不想要自己。父母应当考虑孩子的分离焦虑,他们的想念和依恋不会比自己少,所以不要轻易把孩子丢给其他人抚养,也不要过多的离开孩子。对孩子后期的补偿,或者物质的给予都不能弥补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只有与孩子建立一个稳定的、互相依赖的亲子关系,这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