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标志都是从“啼哭”开始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的啼哭声震耳欲聋,有的人的啼哭声如窃窃私语,但那也只代表着其在遗传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已,而且在个体出生的早期,尤其是语言尚未形成的初期,我们的很多需要都是通过“哭声”来表达的,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婴儿的哭声不能简单地视为儿童不听话、无理取闹、任性等,而要视为是某种“需要”的表达,也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现。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当其感到饥饿、疼痛、遗尿或者有某种程度的不适感时,都会用最原始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暂时的满足,这种哭声马上就会停止,这也是家长鉴别儿童需要的最简单方法,但如果家长的满足行为没能让孩子的啼哭声停止,那么这就意味着还没有找到儿童的需求点,还需要家长从儿童的啼哭声去继续揣摩儿童的心理需求,当然,并非儿童所有的啼哭声都是合理需求的表达,有些也属于儿童表达某些无理需求的表现,所以,也需要家长加以鉴别并给予及机智处理。
但有些父母对待婴儿的啼哭声的处理未免有些简单粗暴,如通过大声的呵斥、恐吓、威胁甚至体罚等“高压政策”来对待儿童的哭声,从表面上看似乎使孩子听话的很多,啼哭声也少了很多,但从儿童心理需求的角度来讲,某些正常合理的需要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压抑,这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导致某些异常心理的行为,所以,聪明的家长家长需要从婴儿的啼哭声中捕捉其内心需求并理智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