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7621430
首页 咨询项目 关于我们 神光文集 经典案例 咨询专家
手机版本

上海心理咨询

咨询解答| 公益讲座 机构分部| 招聘专区
021-37621430
当前位置: 首页 > 彭瑞林解读人生 >

5分钟学会这招!解决疫情期间孩子离不开手机的

时间:2020-03-20 22:10来源: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上海心理咨询 点击:
疫情期间的家长该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

    最近,我接到很多家长的咨询。
    疫情期间,所有的孩子都在家上网课,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拿到手机后,不是上网课而是在玩手机。而父母要全天上班,不能全程监督孩子上网课,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今天,我就跟大家谈谈孩子与手机这个话题。
    近年来,手机一直就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家长们现在是谈手机色变。很多孩子因为玩手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有厌学、辍学乃至颓废现象发生。很多学校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孩子依赖手机的问题。很多家长在多次与孩子沟通无效后,忍无可忍,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但手机被没收以后,孩子立马不上学了,亲子关系也变得特别紧张。
    有家长说:“现在是信息社会,基本人手一部手机,但是没想到,孩子一天到晚的玩手机不学习了。”
    有家长说:“在孩子眼里,手机比他爹娘还重要,有了手机,学习成绩就再也没有好过。”
    有家长说:”孩子生了一场大病耽误了上学,我们为了鼓励他,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手机。自从孩子有了手机就.....”
    还有家长说:“老公回家就玩手机,家务事从来不做,我如果外出想让他帮看着3岁的孩子,老公为图省心,就给孩子一部手机,结果等我回家一看,两人在那里一起玩手机。”
    大家讲的原因虽然五花八门,但是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孩子依赖上手机,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辍学等。
    家长们都觉得,孩子自从有了手机,就开始自闭,不跟人交往,不喜欢说话,不外出、不跟家长交流,脾气暴躁、与社会脱节,甚至出现很严重的心理和躯体障碍,生活不能正常等。在家长的眼里,手机就是洪水,手机就是魔鬼。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讲几件事情,供大家思考一下:
    现在疫情期间,所有学校都在上网课,每个学生都在家里拿着手机,能在家里陪伴孩子的家长其实也并不很多,为何会有的孩子不用监督就认真上网课,而有的孩子却拿网课当借口打游戏看小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
    在同等大环境和条件之下,真正被手机所困扰的孩子有多少呢?
    手机真的就是洪水猛兽吗?
    我个人觉得不是。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利,我们在手机上看书,学习,点外卖,购物、娱乐、交流等,手机在不同的人手上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你把它用好了,它就给你带来便利,给你的生活添彩;用不好,它就是我们担所心的“洪水猛兽”。
    我一直坚持认为,手机本身不是问题,错在用手机的人。
    现在学校里有手机的孩子很多,但是出问题的并不是大多数。
    现在是个特殊时期,因为疫情,大家都憋在家里。但家长与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老化,年龄越大,越是不愿意动弹,会比较懒散;而孩子就完全不一样,青春年少,精力旺盛,喜欢动。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在家里都憋得难受,更何况孩子呢?
    孩子需要释放,不能有效释放就会很憋屈,很压抑,很焦虑,所以,他们真的需要理解,因为他们需要运动调节,但是,因为条件限制,又无法调节,在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孩子适当的玩一下手机,缓解一下焦虑是可以的。
    我不建议家长过分在意手机,也不要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情过分敏感。
    有很多家长担心:万一孩子依赖上手机怎么办?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愿意长时间玩手机而不学习,没有一个孩子不知道玩手机的后果是什么。
    有的家长说:“彭老师,你这句话我不是很认同,很多孩子为什么有事没事就玩手机,怎么沟通都不行,他就是不放下手机。”
    我说:”你问得很对。我常说,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如果特别自律,控制力特别好,也特别理性,那他就不是孩子了。他不是一个程序,更不是一台机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七情六欲,有情绪,也有侥幸心理,也有疯玩的欲望。现实中,我们成人都没有严格的自制力,更何况是孩子呢?”
    有个孩子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有时候,我知道自己不该玩手机,但老是在跟自己说再玩一会儿吧,没事,作业等一会儿再做。但是,玩的时间长了以后就后悔,哎呀,我今天浪费的时间太多了。那时候,如果我妈把手机给收起来就好了。”
    很多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但父母的解读就不一样了,”你看看,你这么大了,你不知道玩手机不好吗?你不知道玩手机耽误学习吗?你不知道你的作业还没做吗?你不知道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吗?你要我说你多少次你才不玩手机”。
    其实,这种情况是孩子的内力(自控力)出现了问题,当内力出现问题后,就需要家长适当的外力来推动孩子的内力,从而达到孩子自控或是自律的目的。
    所谓的“依赖”只是我们对孩子玩手机贴上的一个标签,通常情况下,我把孩子“依赖”手机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依赖”处理如下:
    在平等的情况下跟孩子来交流,记住不是开会、不是训斥、也不是指责。
    “孩子,妈妈发现最近你玩手机的时间好像有点长,偶尔还发现有点失控的状态,妈妈担心如果这样下去,你的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不知道你是否有什么想法?是否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点什么呢?”
    无论是谁,只要是听到这种商量的口吻,拒绝沟通的概率极小,在接下来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中,尽量多提问,这样就能得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当得知孩子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后,建议孩子做一个纸质的计划表,如果他们担心自己做不到,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推动一下。
    我相信,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只是很多时候孩子觉得他得不到认同、理解和信任,有时又不能很好地自律,有时听到家长言辞激烈就故意作对。只要是正常的孩子,这种的方式是能够解决轻度“依赖”手机的问题的。
    对中度“依赖”手机的孩子的处理方式:
    通常情况下,这种孩子自制力比较差,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不支持过多的感化和疏导,更不支持讲大道理,可以用“放手”加“约束”的方式进行,直接告诉他:是否上学是你的事情,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但是,只要在家里跟家长生活在一起,就必须做到几点。
    第一、必须无条件尊重父母;(这是必须死守的底线)
    第二、作息时间不能出任何问题;(给他规定好详细的时间计划,然后严格实施,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第三、吃饭、上洗手间、走路绝不许看手机;(吃饭、上洗手间玩手机影响消化系统和肠胃功能、走路看手机影响视力和安全)
    第四、玩手机不允许影响到父母的生活(这也是彼此尊重)。
    告知孩子,违反以上四点,就没收手机,如果接受不了家长的条件,随时都可以出去打工,这样就不会有人管你玩手机了。
    以上四点就是家长划出的底线,底线必须死守,只要孩子违反了其中一条,就必须按照约定来执行。
    不久前,有一个男生在家里用手机刷抖音,把声音开得特别大。很多国产手机的声音真大,都可以媲美音箱了,刚好他的家长因为疫情不能去单位,只能在家里网上工作,孩子刷抖音的声音就像噪音,让家长无法正常工作,三番五次的沟通后,孩子根本不理了,我行我素在那里刷抖音,开始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刷,后来跑到客厅来刷。
    妈妈都快疯了,无奈之下,来请教我,我仔细分析后,告诉妈妈:“把他的手机抢过来,砸了。”
    妈妈就开始去抢孩子的手机,这一抢不要紧,孩子吓坏了,从来就没见到妈妈这样过,妈妈就像一个疯子,一边骂一边抢手机,孩子只有抱着手机,到处跑,他跑到哪里妈妈就追到哪里,骂到哪里。
    因为孩子是大学生,而且个子和妈妈比起来,比妈妈高一头,妈妈根本抢不到手机。最终,妈妈累得跑不动了,孩子也一样,坐在地下直喘气,手机是没抢到,但是,从那天开始,再也听不到孩子的手机声音了。
    其实,我知道妈妈根本就抢不来孩子的手机,但是,抢手机只是一个手段,是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是告诉孩子:你触及到妈妈的底线,妈妈就给你来真格的,砸了你手机,而且还不给你买。
    当孩子发现妈妈好好像真的要砸了他的手机时,妈妈的目的就达到了。
    有人说,彭老师,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极端了。
    是的。这种情况最好有专业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能盲目的去模仿,当然,有时候家长是需要点儿魄力的,因为很多时候这样解决问题比说服、感化要容易很多,而且解决问题也彻底。
    彭氏格言:孩子与父母的互动永远是尝试。
    这句话的解读: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只要家长坚守底线,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很多时候,我不支持息事宁人,息事宁人会导致孩子得寸进尺。
    对待重度“依赖”手机的孩子处理:
    重度依赖手机的孩子自制力已经完全丧失,这时候孩子的情绪波动会很频繁和剧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这种问题已经超越家长的能力范围,建议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解决问题。
    在处理孩子的手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一点,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心情来管理孩子手机。
    父母如果凭自己的情绪好坏用来管教,就会导致孩子每时每刻去观察家长的情绪,最终会变得特别敏感和紧张,管理手机的政策和原则也往往会失效,因此,原则定好了,就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最终见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