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考前心理状态 关心孩子美好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的繁荣,物质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虽然说比上一代强了很多,但是压力也比上一代大了许多。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更有竞争力、有更好的工作、生活、前途,从还没出生起,他们的人生就已经在父母周密的策划之中了,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细心照顾,从呀呀学语到英文字母——费尽心机,进有实力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可谓付出无数心血和精力,终于,到了高考这最关键的一刻,家长和孩子们一直绷紧的神经已经到了极限。
可这在周密安排和细心照料中成长的孩子们就像温室的花草,偏偏经不起风吹雨打,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大考试前发挥失常、精神崩溃都是常有的事,真是让焦急的家长们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18岁的翔伟一家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大风浪。18岁的翔伟,性格外向,聪颖好学,在爸妈的细心呵护中长大,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娇生惯养,在爸妈潜移默化的暗示下十分争强好胜。高中之前一切都很顺利,凭着自己的好学聪明,一路直上考到父母所期望的重点高中,虽然刚一开始成绩在全年级1500多人里只有800多名,但凭着好胜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高二时名次一下从800多上升到200多名,对于这个结果,翔伟很满意,父母都很开心,作为奖励还买了个PSP给他,他越来越觉得只要自己肯花时间精力,跃进前50名内都不是问题,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在高考前考到自己期望的名次。继而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很快,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最后冲刺阶段,补习模拟考学校热翻天。父母却发现,翔伟冷下来了,变得闷闷不乐,虽然学习更努力认真了,成绩却下来了,又掉到了800多名,一开始他们以为是他偶尔一次没发挥好,就鼓励安慰他不要太在意,还有时间可以补救。没想到,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时,平时连自习都不落下的翔伟,提出要在家复习,不去学校了,抱怨教室环境不好,学不下去。父母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接下来的两天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翔伟不光连书包都没打开,还说头疼、胸闷,嚷着不考试了,这下可急坏了爸妈。在亲戚的提醒下,他们拨通了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中心首席咨询师、青少年成长学习问题专家彭瑞林老师知道此问题的严重性,亲自来到家中来为翔伟做咨询。经验丰富的专家很 快找到了翔伟表面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原来,高二考到200多名后,他就暗下了决心要进前50名,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这时,他无意中得知一个消息,他们班的里班长之前成绩也是在800多名,这次一下跃到100多名,比自己进步要大很多,要强的他突然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心中不服,暗自决心要赶超他。
自信饱满的他决定一定要打败自己班长,只有打败了班长,才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只有打败了班长,就能打败全班所有的同学,但是,事与愿违,虽然他更努力了,但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还是纹丝不动。
怎么才能进前50名呢?是不是自己还没有完全努力呢?
于是他用尽自己的意志力,更加努力,不看电视,不打游戏,爸妈送的PSP借同学玩了,MP4也送人了,电话也关机了,排除一切有可能影响自己学习的因素专心用功读书。此时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是不但没有进步,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自己还从200多名一下掉到原来的800多名。眼前的事实一下子击垮了这个要强的孩子,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愿意承认这是事实,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要强的他被这个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挤垮了,崩溃了,他不再自信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学习方法,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翔伟已没有任何斗志了,没有信心去面对,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回到家里,不想再见到任何人,不想再看到试卷,于是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
经专家的细心分析:翔伟有着要强的性格,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是个没经受过任何挫折、没受过打击、自信心高涨的孩子,高一努力,自己的成绩从年级的800名一下子前进到年级的200名,一跃成为班级、年级的优等生,好的成绩就更让他信心大增,信心饱满,饱满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样情况下,他不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了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又通过意志力不断对自己施压,一年多的高压状态,最后的结果竟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挫败,他被彻底压垮了,自信也被彻底摧毁了,出现了自责、后悔、焦虑、紧张、极度不自信的情绪,出现睡眠质量不好等问题,从而导致了现在的逃避行为。可喜的是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并能够及时联系到心理专家来帮助孩子走出困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心理专家先运用《神光中心疗法》中的高考解压法来解除翔伟的焦虑、紧张情绪,再使用自信加强法迅速恢复了翔伟的自信。经过不到一个月的跟踪式调节,翔伟的成绩又恢复到了200多名,并在08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虽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例,但它却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本案例中考生的家长可以说是一对真正的父母,他们能够及时地发现考生的异常行为,并作了正确的处理,避免了问题的恶化;否则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会出现在本案例中,本案例同时也说明高考生心灵的脆弱,呼吁社会各阶层以及家长朋友对高考心灵辅导的关注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