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多数人不时都会有强迫性想法,但却并未通过强迫性仪式行为来减少焦虑,如一个没有强迫症的人在出门前也会检查门窗、锁等两次或更多。但对于那些有强迫症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花上数小时的时间来反复做这些事情,其实他们也非常清楚这些事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这些行为,如果对强迫症有所了解的人应该会知道这些强迫性的仪式行为从其行为动机上来讲是在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也就是说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其内心感到平和和舒坦,否则就会产生无端的焦虑,所以其强迫行为并不只是为了检查而检查,而是内心心理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也比较明显的强迫症症状。
强迫症症状的发生都是不由自主的,一些看似无法控制的思想、图像和冲动会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可你并不想要这些想法,事实上你也知道这些想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发生,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还会给你带来不安的感觉,这时对于强迫症人来讲会选择某种途径来缓解内心不安的感觉,而强迫行为的发生就是其选择的结果,比如,当你对外界环境特别是来自外部细菌的感染时,你就会选择尽可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并会出现一些强迫性清洗行为,但这种源于内心的对环境的恐惧并不会因此而终止,它还会经常性地卷土重来,甚至越来越强烈,所以强迫行为也会经常发生直至内心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得以平复。有一些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并一定代表你有强迫症,当你的工作、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令你感到苦恼时都有可能出现强迫症状,当然强迫症状的发生并不一定都源于心理因素,有些强迫症状也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所致,如躯体畸形综合症(BDD)就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所致的强迫症状症状,患有这种病症的人总是偏执地认为自己的外在形象存在问题,事实上他们的外在身体形象没有任何问题,那只是一种强迫思维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当他们照镜子时总感到自己长的丑陋也不受人欢迎;还有一种类似于拔毛症的强迫冲动行为,特别是身处压力或无聊时,并且经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从症状上来看,上述行为类型与强迫症症状完全吻合,但却并不是强迫症,因为其发病机理在于生理因素而非心理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强迫症状症状与强迫症并不是一码事。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需要区别的概念是强迫性人格障碍,这类人并没有强迫性冲动和行为,但其行为方式却与强迫症人有惊人的相似,多数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而且也不明白其行为是如何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这类人也从未想过要做出改变,因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与强迫症人最根本的区别是其内心没有痛苦的体验,所以这类人也从不会去发现自己在行为上异于他人的地方,但有些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也可能也是强迫症患者,对于其强迫症症状的调节也有助于矫正某些强迫性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