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都会深深地受到思维导向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某些非理性的思维也会深深地影响个体的情绪与行为,而且临床研究也显示,任何心理症状的发生都与非理性的思维是不无关系的,只是如何发生相互影响而已,所以,在强迫症调节过程中,思维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以强迫思维表现最为典型。
以某强迫症案例为例,一位有强迫症的母亲在照看小孩,因为小孩的哭闹,在猛然中可能会产生某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冲动,如“将孩子扔出窗外”等,这种突然闪现的妄念只是一种暂时的念头,是其潜意识的某些欲求不满的投射,这是在那个当下,那位强迫症母亲所出现的一种强迫观念,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声音在告诉她,这在行为是真正不可以的,还会不时地斥责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为此她会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冲突,这也就是两种强迫观念的对抗,也是强迫症的本质。
那么,这种强迫思维是如何发生的呢?通常情况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真正阶段:原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如上文中所述,“将孩子扔出窗外”“我是一个坏妈妈”等这些都是最原始的想法,尽管当事人在内心非常排斥这些想法和观念,并时常担心自己是否真的会这样做,由此产生了某些行为如极力避免与孩子的接触等,这也是其最初的思维与行为。
第二阶段:紧随原生想法而产生的次生想法。这种想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未来的某些预见,二是结合过去的经验所做的判断,而且这种思维导向都是偏向负面的,如“孩子不能和我在一起”“我不是一个好母亲”等,由此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遗憾的是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思维和行为都是负向的,所以,这也是在强迫症调节过程中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