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和各大传媒前段时间一直在谈论的“周岩事件”,讲述的是花季少女早恋遭毁容的案件,由这起案件又引起了家长、学校教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的早恋现象的日益普遍,者也折射出了现今青少年的深层心理问题。
“早恋”指未成年人之间的恋爱行为,广义来说,也指未成年人一方对另一方的思慕、单恋、暗恋行为,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集中的校园内。目前,由于青少年的日益早熟,早恋也呈低龄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中学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异性有思慕行为,有的采取写情书、传纸条、送礼物、直接表达等方式来寻求异性的认同,而多数学生是采取较含蓄和隐晦的方式,如单恋、暗恋等。从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来讲,这些都符合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是发育成熟的标志。
但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及家长对于孩子中学时期学习的重视,“早恋”一直是打压的对象,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一旦早恋,对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青少年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早恋带给他们刺激和快感,但一旦失恋,便不能像成人那样理智面对,有可能会发生危险行为。
对此家长无需过多担忧,虽说是多数未成年有早恋倾向,但真正陷入早恋无法自拔、甚至为此做出过激行为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由心理研究发现,容易陷入早恋的孩子一般都有下列特点:
1.家庭缺少亲情温暖:缺少母亲关爱的男生,缺少父亲呵护的女生一般都较易发生早恋,因为他们无法抵挡来自异性的温情,异性的关爱可以弥补他们家庭的缺失,所以他们对早恋对象也比较依恋,容易陷入早恋不能自拔。
2.自恋,但心理承受能力弱: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通过寻求异性的关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此炫耀自己。但他们一旦遭受异性的拒绝、否定等也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以伤害对方来让自尊心得到平衡。
3.成绩不理想,常被老师忽略批评的学生:其实学校中多数明目张胆的早恋的学生,多数是被老师敲定为“后进生”的学生,他们不被老师认同,便会在其他方面寻求关注,所以往往早恋、抽烟、打架等让自己与众不同,以一种他们认为刺激、有意义的行为方式来度过不安心学习的空余时间和空虚的心理。
所以家长在预防和阻止孩子早恋的问题上,首先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也不要草木皆兵,只要没有对学业造成严重影响,应允许孩子有早恋的心理经历。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引导,让孩子明白早恋对于他的人生及成长的意义,而不要把恋爱当成他人生的全部内容。